
整理雜物時,集郵冊里一張皺巴巴的糧票,把我拉回了年幼的時光。
七八歲的我,調(diào)皮任性,在屋里翻箱倒柜找玩具時,蜷縮在抽屜角一張皺巴巴的糧票,讓我充滿了好奇。“這個是糧票,以前用來換糧食的”母親一邊說到,一邊抱我坐下,給我講起了以前的故事。
這張皺巴巴的糧票是母親小時候的,那時候物資比較匱乏,衣物糧食等生活用品都是要憑票購買。穿衣要用布票換棉布,自己量尺寸做衣服,每個人每年可以分到的布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一件做好的衣服時常是哥哥姐姐先穿,待穿不下了,家里的大人將衣服縫縫補補修改后再給小一點的孩子穿,所以在家里排行第四的母親,衣服時常是那么破舊。母親說:“那時真的很羨慕有新衣服穿的哥哥姐姐”。
一年糧票的供應(yīng)同樣有限,很多的家庭都要在工余,耕種一些田地,儲備一些糧食以維持生計,但最難解決飲食問題是“油”和“肉”,肉拿回家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烹飪,而是榨油留給以后做飯用,那時最受歡迎的就是有著厚厚油脂的肥膘肉,這樣的肉可以榨出更多的油,當時想飽飽的吃一頓肉是不敢想的,在熱蒸饃里加一塊白白的豬油,都讓孩子們饞的流口水。住房環(huán)境也很簡陋,磚木結(jié)構(gòu)的房子上面蓋著瓦片,用的是木匠做的家具,屋里也是土地磚墻。那時候的交通,真的很不便利,所謂的馬路上,時而過去的馬車都比汽車常見,母親上學(xué)也都是步行,“大家都是這樣,一群小朋友結(jié)伴上學(xué),聊著玩著,十幾里的路程,也就不覺得遠了”
兒時的我看著這張皺巴巴的糧票,聽著母親的講述,覺得那個年代離我是那么遠,很多事情是當時的我難以想象的,母親那時穿舊衣服?兒時的我每當換季,母親總會給我添置一些新衣服,總是美美的套在身上,暖暖和和。母親那時糧食這么缺乏?兒時的我時常會吃上一頓美美的紅燒肉,就著一碗白白的米飯,那滋味可真香。有時母親也會買條鯉魚或者草魚改善一下飲食,那真是美味佳肴,現(xiàn)在回想起來,都會問自己“那時候的草魚、鯉魚怎么那么好吃?”。母親那時住那么簡陋的房子?我兒時卻已住進了高高的樓房,還記得家里那時的地面是被拖把拖光溜溜的水泥地,沙發(fā)是那么的柔軟,有時偷懶不寫作業(yè),躺著床上盯著白白的天花板回想著動畫片里的故事情節(jié),“家”總是讓人覺得那么溫馨。
糧票存量越來越少,我把這張皺巴巴的糧票小心翼翼的夾進集郵冊,皺巴巴的糧票與包裝精美的郵冊顯得是那么的不搭調(diào),想來也是,它們終究不是一個時代的產(chǎn)物。抬起頭,看看窗外的現(xiàn)在。衣服不僅僅是為了暖和,保暖的同時要夠時尚、夠流行,衣服的搭配也要有自己的風格,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限量版的鞋子和包包,穿出不一樣的自我。飲食方面,肉類蔬菜水果的種類層出不窮,以前覺得好吃的草魚鯉魚,已經(jīng)不那么稀罕,以前見也沒見過的海鮮擺滿了餐桌,吃飽的同時,追求健康飲食,科學(xué)搭配營養(yǎng)。城市里高樓拔地而起,家具有中式、歐式等等風格可選,地板的種類顏色保證能讓你挑花了眼,華麗的壁紙讓墻面不再單調(diào)。飛機、輪船、高鐵、地鐵等新型交通工具的普及讓我們的出行更加便捷、快速、多元化。
低下頭看一眼皺巴巴的糧票,不由自主的一陣驚嘆“糧票,40年的光景,你見證了兩代人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再過40年呢?那時的你,又會看到什么樣的未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