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書到最后,是為了讓我們更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復(fù)雜”
讀書,一個很寬泛的定義。對每個人而言,書都是我們對于世界,對于人生,對于未來,有自己思考余地所用的參照物。從古至今,我很慶幸,我生活在一個我想看書便能有書看的世界。除了21世紀的現(xiàn)在,以往各個歷史階段,不管哪個地區(qū)的國家,書都是昂貴又稀少的,只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里,那些權(quán)貴世家手里。
恰好近代歷史上的一些改革,給了我們機會。不光對政治制度、經(jīng)濟基礎(chǔ)改革,更重要的是對人思想進行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給予了我們自由讀書的權(quán)利。
人類認識世界的渠道并不只有讀書,還可以親自去感受世界,但讀書可以讓人有多種角度去認識世界,認識自己,從而認識生命的本源。
愛讀書的人,我想都是對世界抱有諸多好奇的孩童。對諸多事物的好奇、困惑,從中產(chǎn)生了求知欲,想去了解、探索這許多未解之謎,也從而去涉獵各種類型的書籍,以此了解部分的世界,進而解答自己的疑惑。又隨之產(chǎn)生更多疑惑,如此循環(huán),讀書就成了他們熱愛的活動之一。
同時,書讀得越多,對于世界就越困惑。困惑于世界的本源,困惑于世間萬物的形成,困惑于諸多的矛盾,困惑于自身的存在。從對外物的好奇,漸漸深入到對自身的探究。恰似初看山是山,水是水。再看山非山,水非水。終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世間萬物在讀書人眼中,是一個循環(huán)。但世界是運動的,你看到的彼時非此時,你看到的山水又怎能還是山水?諸多的矛盾和統(tǒng)一便成了愛讀書的人看到的世界。
書讀的越深,與他人所看的世界便越差越遠。當你站在山頂?shù)氖A上,你不會聽到山下人的呼喊,也不會看到山下人,你看到的只有世界的瑰麗,聽到的是自然的低語。因而,越愛讀書的人往往對于世間萬物越寬容,因為深知世界之浩瀚,自身之微小。
讀書,除了讓人了解世間萬物之本源外,還常給予人們對生命的熱愛。生命來之不易。地球的生命、人類的生命、動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這諸多生命的誕生,是多少矛盾和統(tǒng)一恰恰好的奇跡。多一分,少一分,生命的誕生也就無從談起了。是以,愛讀書的人往往贊美于生命的奇跡,熱愛這諸多的矛盾和統(tǒng)一。平日生活中,也因這份熱愛而添了幾分從容和體貼。
提到讀書,我總是不由自主地考慮太多,考慮世間萬物形成的奧秘,考慮生命行為的對立統(tǒng)一,考慮自身的諸多秘密。于是這些困惑便推動我去學(xué)習(xí),去讀書,去更深地理解這個世界的復(fù)雜和簡單。讀書到了最后,也就越從容越寬容地對待世界的復(fù)雜和簡單,矛盾和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