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追風箏的人》這本書緣于公司組織的一次讀書會,同事分享此書中的內(nèi)容,勾起了我讀這本書的念想。利用清明節(jié)放假幾天時間,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五味雜陳,但總覺無從下筆,它給人的感受太過于沉重。
讀完這本書幾天了,書中的那些戰(zhàn)亂畫面,還在我的腦海中久久盤旋。阿爾米那么小就經(jīng)歷了阿富汗的戰(zhàn)亂場景,與自己的父親從地窖到汽油罐等輾轉(zhuǎn)至美國。幾年剛安定下來,一次接到拉辛汗的電話,為了彌補以往的過錯,他義無反顧地踏上找拉辛汗的路途。與拉辛汗的交流讓他知道了以前的秘密,最后經(jīng)過幾經(jīng)思想斗爭,還是回去自己的家鄉(xiāng)救了哈桑的兒子、自己的侄子索拉博。
讓自己最感動、記憶最深的是哈桑說給阿米爾的那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剛開始讀到這句話,給自己留下的第一個影響就是,哈桑還是一個懵懂的孩子,就能為自己的朋友奮勇前進,不顧一切凌辱去追逐風箏,這是多么淳樸的友情。給自己留下的第二個影響就是哈桑是不是忠誠的有點過頭,等整本書讀完,顛覆了我的全部認識及想法,我認為哈桑小時候?qū)Π⒚谞栒鎿辞檎x的無悔付出是血緣的牽連,不僅僅是友情的體現(xiàn),更是親情的流露。
記憶最深的還有哈桑的兒子索拉博的誕生及后期的生存,索拉博那么小的時候因為民族之間的歧視,就失去了他的父母,最后經(jīng)過阿米爾步履跋涉艱難的救贖掙脫了阿塞夫的關押,個人認為索拉博是老天的賜予,阿米爾結(jié)婚最終也沒有一子,那他同父異母弟弟的孩子的出現(xiàn)正是添補了這個空缺。這個故事章節(jié)復雜而且厚重,末尾的轉(zhuǎn)折喚醒了沉痛中的索拉博,好似一切回到了起點,最后又重疊在一起。風箏的故事也與故事情節(jié)完全一致,故事起源于風箏,落腳于風箏。風箏讓哈桑失去了快樂,但是在他的兒子身上找回了快樂。人生何嘗不是在得到中失去,在失去中得到,沒有永遠的平衡,只有瞬間的平衡點。
讀完這本書,我依然感覺這本書還值得再讀。因為一部好書反映的是一個時代,雖然我們沒有經(jīng)歷那個時代的變遷,但是讀完此書,對那個時代情況有了至少一半的認識,慶幸自己沒有生在那個時代,更慶幸自己沒有生在那個國家,想想現(xiàn)在的和平年代是多美好,活在當下,真的是一種幸福。
責編:寧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