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梁家河之行
作者:王華        發(fā)布時間:2018-06-08        點擊率:895        分享到:
語音播放:
在公司組織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實踐活動中,我隨公司二十多名黨員乘坐中巴,熱情高漲的唱著紅歌一路北上,經(jīng)過三個多小時車程后來到了充滿故事的梁家河。
一條路伸向夢想之地。從山口的游客接待中心開始的柏油路蜿蜒伸入了大山的深處,幾公里外才是梁家河村,溝壑縱橫的大山,不太茂密的山間植被對于我這個黃土高原上長大的孩子來說一點都不陌生。遙想在四十多年前的冬天,與現(xiàn)在是天壤之別,遠望滿目荒涼,腳下塵土飛揚。習大大從首都北京插隊到這里,就是沿著這條路走進了梁家河。雖然習大大在這里度過了艱苦的7年知青歲月,但這里也鑄就了他最初的理想信念,人生的夢想也將從這里起航。這是一條光榮與夢想之路,此次參觀學習是一次尋找共產(chǎn)黨員的初心之旅。
北京娃的蛻變。習大大15歲就插隊到梁家河村,城市與農(nóng)村的差別是那么顯而易見。過“四關”成了他最大的挑戰(zhàn)。跳蚤關,從沒見過跳蚤,到一咬一撓照睡不誤,直至最后完全適應;飲食關,從城里的有吃有喝白米白面,到粗糲的雜糧也照吃不誤;勞動關,從肩不能挑背不能扛,變成了能拿到十個工分的壯勞力;思想關,從不注重團結(jié)的北京娃,到深深融入農(nóng)民群眾中,學到了實事求是、吃苦耐勞的精神。知青院中,一排六孔窯洞,是習大大和其他的五個插隊知青住過的地方,大炕上六個人的床鋪一字排開,用墨水瓶制作的煤油燈還放在木質(zhì)的燈架上,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村里人都知道近平這個后生愛看書愛學習。在插隊期間,他在勞動之余,在煤油燈下和田間地頭,讀完了古今中外的多本名著,不斷汲取著智慧的力量,從修身做起,為自己的夢想集聚能量。
根系群眾的光輝歲月。插隊的習大大當選了梁家河大隊的黨支部書記后,從擺脫貧困為己任,帶領著社員們?nèi)硇牡耐度氲酱迩f的建設中來。他帶領村民挖出了一口深水井,解決了村子過去吃水困難,水質(zhì)不好的大問題。面對村里山地多平地少的現(xiàn)實情況,他帶領鄉(xiāng)親們打淤地壩,增加了平地,提高了糧食產(chǎn)量?,F(xiàn)在這里還是肥沃的良田,土地平整,莊稼成行,成了“希望的田野”。1974年,他以敢為人先的氣魄帶領社員們修建成了陜西省第一口沼氣池,后來又陸續(xù)建成了四十多口沼氣池,解決了鄉(xiāng)親們點燈做飯的問題,并獲得了上級的獎勵。辦磨坊、代銷社、鐵業(yè)社、裁縫社無不體現(xiàn)了習大大為提高和改善群眾的生活的決心,和一心為民的情懷和擔當。
梁家河----時代的縮影。40多年時光流逝,在幾屆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梁家河村舊貌換新顏。從最初的偏遠落后的小村莊,變成了中國最美鄉(xiāng)村?,F(xiàn)在絕大多數(shù)村民已經(jīng)遷移到文安驛鎮(zhèn)的安居房居住,部分村民借著發(fā)展旅游的東風,就在村子里面做起了游客的生意,有的辦起了農(nóng)家樂,有的賣起了當?shù)赝撂禺a(chǎn)。村民們將蘋果種植實行規(guī)?;?,所產(chǎn)蘋果遠銷國外。村民收入穩(wěn)步提高,都過上了幸福的好日子。梁家河人正以拼搏奮斗、時不我待的飽滿熱情走在奔小康的路上。
在那艱苦奮斗、激情昂揚的歲月里,我們的習大大帶領群眾戰(zhàn)天斗地、擺脫貧困的生活實踐讓他完成了人生中的巨大歷練,逐漸由一個懵懂少年走向思想成熟的青年,奠定了其堅毅的品格。他身上閃耀著"堅定信念、一心為民、艱苦奮斗、實干擔當、敢為人先、廉潔奉公"的梁家河精神,為我們新時代共產(chǎn)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樹立了光輝的人生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