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用懷疑的目光打量我”。這句網(wǎng)絡(luò)流行語,不僅調(diào)侃了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還道出了當今社會面臨的現(xiàn)實---“信任危機”。
從“毒奶粉”、“地溝油”到“扶不扶”、“食品安全”,從一些社會輿論的各類聲音中,不難看出,人們彼此設(shè)防,缺乏了信任,缺少了安全感,人和人之間出現(xiàn)了不應(yīng)有的“距離”。我個人覺得這一切皆起源于一部分人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道德觀,這一社會現(xiàn)象應(yīng)遭到唾棄。
近期親身經(jīng)歷的一件事,讓我對誠信、友善,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對人世間的溫情有了更多的期待。
我所住的小區(qū)緊鄰學校,人員流動性很大,許多人都是為了孩子上學而搬到這里的租住戶,大多數(shù)人都不來往,我在此住了快三年了,認識的人還不是很多。周末和女兒一起下樓買菜時,老公讓我順便把他的一件西服送去干洗一下,由于平時不在家,對周邊的情況不了解,小區(qū)附近有幾家洗衣店,不知道選擇哪一家好。女兒讓我去最邊上那一家“品岸洗衣店”,我問她為什么?女兒的回答讓我頗感意外,她說:“這還不簡單,店能開這么長時間,說明這一家肯定洗得好,而且比較講信用,大家都信任她,要不早倒閉了,那幾家都換了好幾回了”。孩子簡單的幾句話,讓我對她刮目相看,雖說18歲成人了,對人、對事都有了基本的判別能力,但我沒有想到,平常嘻嘻哈哈,傻乎乎的“小姑娘”,看問題還這么深刻。
到了店里,我和老板簡單的聊了幾句,接了個電話,留下衣服就走了。正在吃飯時,電話響了,是洗衣店打過來的,說我的衣服兜里有350元現(xiàn)金和一張銀行卡,請我方便時過去取一下。這時我才想起來剛才送衣服時,只顧接電話,忘記掏兜了。我當即放下飯碗,沖向洗衣店。邊走還邊想:太粗心了,如果人家不告訴我,我到哪里再去找回來呀,一定要好好感謝人家。進去的時候,只有老板娘一個人正在整理洗過的衣服,看見我進去,就從柜臺底下把我剛送去的衣服拿了出來,從兜里掏出了350元錢和一張銀行卡,我非常激動,嘴里不停地說著感謝的話,但是那位老板娘卻非常質(zhì)樸的說:“不用謝,這是我們應(yīng)該做的,我們開店要講誠信,撿到的東西要歸還,這是做人起碼的道德。不光是我個人,我店內(nèi)每一位店員遇到這樣的事情都會這么做,我們非常能體諒作為失主的心情,將心比心,我們都該這么做。只要我認為不是我的錢,我絕對不會要?!彼€很輕松的告訴我,在這里開店已經(jīng)有五年多了,她們從顧客衣物內(nèi)“撿漏”并歸還的錢物至少有10萬元。
簡單而質(zhì)樸的語言,說出了經(jīng)營之道---誠信,說出了為人之道---友善。信用是一種現(xiàn)代社會無法或缺的個人無形資產(chǎn)。誠信的約束不僅來自外界,更來自我們的自律心態(tài)和自身的道德力量。洗衣店雖小,但他們傳遞的是正能量,涓涓溪水匯流成河,隨著正能量的不斷積聚、壯大,我們的世界將會變的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