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利用周末空暇,讀完了法國大家伏爾泰的哲理小說《老實人》。還記得上中學時,自己列出了許多中外名著讀書計劃,至今印象較深的不是看過什么,而是始終沒有完成的書目,《老實人》就是其中之一。沒有完成的理由很簡單,我嘗試讀過幾次,覺得滿目匪夷所思,無法接受。簡而言之,就是看不懂。時過境遷,我再次捧讀時,手卻放不不來,多少使我對名著又添了一層敬畏:境界彰顯高度,本真歷久彌新。遑論名著如何“產(chǎn)生”,即使拜讀也需一定積淀。
單就故事情節(jié)來說,《老實人》活脫脫是一部歐洲版的《鏡花緣》。通過主人公天方夜譚式的游歷,將所見所聞、人性百態(tài)與作者內(nèi)心的思想脈絡一一呈現(xiàn),產(chǎn)生碰撞,引發(fā)共鳴,催人深省。特別是有關“黃金國”的描述同《鏡花緣》中的“君子國”如出一轍,揭示了人性比黃金更可貴的深刻命題。雖然在浪漫幻彩、引人入勝、結構宏大等方面稍遜于后者,但在結合現(xiàn)實方面的真實性(多采用現(xiàn)實地名和歷史事件)以及揭示的悲天憫人的價值觀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
反證是哲學的命脈,批判是《老實人》的精髓。一切看似天馬行空,其實萬變不離其宗?!按嬖诰褪呛侠怼薄艾F(xiàn)實就是完美”一度是老實人處世為人的圭臬和信條,但在無數(shù)次的現(xiàn)實遭遇面前,在生命掙扎的每個瞬間,在愛情親情友情的悲歡離合中,在金錢權勢地位不斷演變的環(huán)境里,他的思想殿堂慢慢坍塌,開始痛苦地打碎和重建。在反證的過程中,作者用冷峻的旁觀和刻骨的筆調(diào)無情地揭露了社會的丑惡和人性的陰暗:君主的殘暴荒淫,教會的虛偽專制,戰(zhàn)爭帶給人類遠超自然災害的痛苦,以及種種扭曲變形的人性……幾個世紀后,那風干的印記都讓我們觸目驚心。
作家的最高使命就是敢于解剖自己最深刻的思考。盡管本書是伏爾泰的速成作品,但在行文流水間,在夸張又精準的蒙太奇式表現(xiàn)手法里,在用放大鏡和顯微鏡逐行掃描中,處處讓我們感受到博大精深、去偽存真的樸素情懷以及由此帶來的強烈震撼和沖擊——這是對人性的拷問,理性的吶喊,道德的審判。
老實人是可悲的,但他帶給我們的絕不是同情,而是一種警醒。他代表了一類人,也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每個人身上的“他”,墨守成規(guī)、麻木不仁、盲目樂觀等等這些精神鴉片隨時準備吞噬我們追求美好、實現(xiàn)夢想的內(nèi)生動力,是我們常??赡苊鎸Φ臄r路虎,必須時時自我反省,防微杜漸。
人性成于點滴,人生始于積累。在這部散發(fā)著深刻哲理的作品扉頁上,我虔誠地寫下“時時聞道”四字心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