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茫茫天地間,人如滄海之一粟,漫漫人生途,誰會停下腳步,與其盼望長壽,不如早點享受親情。
香港著名電臺節(jié)目主持人梁繼璋先生在寫給兒子的“備忘錄”一文中,樸實地表達了一位父親的勸戒與囑咐。我認真看后,深感這是適合所有人閱讀深思的“人生備忘錄”。忍不住轉(zhuǎn)過來和大家分享,同時希望我們的下代能認真仔細、用心地好好讀幾遍,現(xiàn)在不可理解沒有關(guān)系,只要記得長輩的這篇小文一直在這里,在你們以后的人生路上可以一遍遍回來看看,期望你們健康平安、成熟獨立、有責任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路該怎樣走。
我兒:
寫這備忘錄給你,基于三個原則:
人生福禍無常,誰也不知可以活多久,有些事情還是早一點說好。
我是你的父親,我不跟你說,沒有人會跟你說。
這備忘錄里記載的,都是我經(jīng)過慘痛失敗得回來的體驗,可以為你的成長省去不少冤枉路。
以下,便是你在人生中要好好記住的事:
對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懷,在你一生中,沒有人有義務(wù)要對你好,除了我和你媽媽。至于那些對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請多防備一點,因為,每個人做每件事,總有一個原因,他對你好,未必真的是因為喜歡你,請你必須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將對方看作真朋友。
有人是不可代替,沒有東西是必須擁有。看透了這一點,將來你身邊的人不再要你,或許失去了世間上最愛的一切時,也應(yīng)該明白,這并不是甚么大不了的事。
生命是短暫的,今日你還在浪費著生命,明日會發(fā)覺生命已遠離你了。因此,愈早珍惜生命,你享受生命的日子也愈多,與其盼望長壽,倒不如早點享受。
世界上并沒有最愛這回事,愛情只是一種霎時的感覺,而這感覺絕對會隨時日、心境而改變。如果你的所謂最愛離開你,請耐心地等候一下,讓時日慢慢沖洗,讓心靈慢慢沉淀,你的苦就會慢慢淡化。不要過分憧憬愛情的美,不要過分夸大失戀的悲。
雖然,很多有成就的人士都有受過很多教育,但并不等如用功讀書,就一定可以成功。你學到的知識,就是你擁有的武器。人,可以白手興家,但不可以手無寸鐵,緊記!
我不會要求你供養(yǎng)我下半輩子,同樣地我也不會供養(yǎng)你的下半輩子,當你長大到可以獨立的時候,我的責任已經(jīng)完結(jié)。以后,你要坐巴士還是Benz,吃魚翅還是粉絲,都要自己負責。
你可以要求自己守信,但不能要求別人守信,你可以要求自己對人好,但不能期待人家對你好。你怎樣對人,并不代表人家就會怎樣對你,如果看不透這一點,你只會徒添不必要的煩惱。
我買了十多二十年六合彩,還是一窮二白,連三獎也沒有中,這證明人要發(fā)達,還是要努力工作才可以,世界上并沒有免費午餐。 親人只有一次的緣份,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
這篇文章從不同角度表達了生命無常的殘酷事實以及看淡名利、珍惜親情、珍惜活著時光的一種覺悟和意念。梁先生的慈父情懷令人感動,他備忘錄里記載的,也可以讓我們的成長省去不少冤枉路。
試想,為什么人非要等到老了、病了來日無多了才幡然醒悟呢,為什么不能在稍微年輕點的時候早日覺醒呢。越早覺悟的人生越輕松。今天你怎樣對待你的自己,明天就會怎樣回報你。平日里不妨多思考一下生命的寶貴和人生的短暫,少一點市儈的算計和追逐,應(yīng)該充分意識到健康快樂地活著才是王道。在這一點上梁繼璋先生無疑是做得很好的,值得學習的。他的《備忘錄》寫得既客觀又真實,把人生一世的殘酷和溫情都體現(xiàn)出來了,看后讓人覺得既溫暖又酸楚,這就是人生的本質(zhì)。本文道出了梁先生的人生態(tài)度,其實也是說出了一個真理,生命應(yīng)該是一個奮斗加享受的過程。最不能虧待的是身體,最珍惜的應(yīng)該是親情。人活著沒有必要難為自己,比如寫作,如果寫篇稿件感覺比生孩子還難,那就干脆拉倒,能干什么就干點什么,看看人家的文章也愜意。
活著,切不可讓身外之物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適當放下,解放自己,清清心安安神,盡量放松,有意識地多多享受生命之美。
人為什么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才會發(fā)現(xiàn),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么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幸福。(李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