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距離,成像才清晰。
距離可以容我們有沉淀后 思考,距離可以允許我們以冷視的目光去觀察。而最易使我們的認(rèn)識出偏差的,恰是無距離的自己。
我們對自己的認(rèn)識總是不甚適當(dāng),真應(yīng)了佛學(xué)之論,自己是個魔鬼,我們要與之一輩子作戰(zhàn)?
如果我們能試著給自己一個旁觀者的眼神。
平素,我們對自己的過錯總能找到借口,甚至預(yù)先就輕易地原諒了。而對自己的小有所得卻急于夸飾,沾沾自喜。
這時候,如果我們能想著給自己一個旁觀者的眼神。
在你認(rèn)為自己是最出色的時候,有可能是遮蓋的視野培植了這種滿足。而菲薄自己,恰在于對自己失去客觀的評價。
如果我們能總給自己一個旁觀者的眼神。
痛苦、狂妄、憂煩、自得,我們極易被一種情緒墜陷,常常喪失冷靜之態(tài)。由此,我們的心靈遭遇過自己設(shè)置的許多劫。
如果我們能及早給自己一個旁觀者的眼神。
用旁觀者的眼神看自己,你才能體會“你能做的一切”,從應(yīng)該被做的角度來看,你始終只是滄海一粟。“
用旁觀者的眼神看自己,你會毫無優(yōu)越感地自視為蕓蕓眾生的一份子,把人生作為自己的作品去積極地干預(yù)。
用旁觀者的眼神看自己,就像”有時候我們必須照鏡子一樣,以預(yù)防敗北感逐漸變成思想,以照鏡子來激勵我們的精神。"
用旁觀者的眼神看自己,我們會放棄從前對自己的姑息,我們會對他人以豁達(dá)替代猜疑。我們的愛情未必非要驚心動魄,我們在心靈之約中不戴偽善的面具。
有人說,現(xiàn)代人最大的不幸便是不能冷靜地看自己。為什么不可以給自己一個旁觀者的眼神?從從容容地與靈魂對視。
用旁觀者的眼神看自己,人生便又是一番天地。 (銅川分公司 李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