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小就聽老一輩說祖輩是從大槐樹來的,近日有幸和家人一起前往山西洪洞大槐樹“尋根問祖”。
一到景區(qū),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碩大的槐樹根大門,看著非常壯觀。大門對面的照壁上鑲嵌著一個非常顯眼的紅色的“根”字,看著看著讓我不知不覺遐想當年發(fā)生在這里的一幕幕:在距今600多年前,有一群人被迫離開家鄉(xiāng),離開親人,怎能不悲傷?!穿過小道就是兩座移民浮雕圖,生動的刻畫了當時移民的情景,講述了大槐樹移民的起因、槐鄉(xiāng)人們別離鄉(xiāng)土……讓人看后無不動容。沿著小道繼續(xù)前進,在綠化帶邊有座小樓,寫著解手場,導游告訴大家就是衛(wèi)生間。只因當時遷移時,怕大家逃跑,把大家的手用繩子挨個綁起來,這樣大家上廁所時首先需請求官兵解手,故由此而來。其實在我小時候,爺爺就經常說解手,我知道意思,但不知道原來是這樣得來的。
走著走著,被一個佛塔吸引了,這個佛塔看起來很滄桑,叫石經塔。這是祭祖園中最古老的文物,也是現存明代遷民的唯一歷史見證,距今有800多年的歷史。它由青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四層十五級,高9.4米,雕刻藝術古樸深厚,書法剛勁流暢,浮雕栩栩如生,是金代雕刻藝術的珍品。最上面神龕里供奉的是文殊菩薩的坐像,柱子的中間部分刻有金剛經文。上面還刻有八大金剛,此外還刻有獅蠻護持、伎樂、獅像、連瓣等圖案。順治八年汾河發(fā)大水,雖然沖毀了廣濟寺和大槐樹,卻惟獨石經幢留了下來,應驗了金剛托塔永世不倒的說法,很有靈氣。
離著不遠就是幾個槐樹,這是與一代大槐樹同根滋生的二代、三代大槐樹,同根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樹雖然已經干枯,距今已有四百年的歷史,寓意深遠。站在槐樹下,望著石經塔,仿佛回到了600多年前,人們在這里集合出發(fā)……想起自己的祖先遷移時的艱辛,眼淚不由自主的留下來,或許你我都是來自這里——問我先祖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
無論游子走多遠,家永遠是我們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