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回家的路上,看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猜燈謎時剩下的燈籠還在小區(qū)里掛著。女兒指著燈籠向我出了幾道燈謎,原來她跟著電視里的幼兒節(jié)目學了幾個謎語向我炫耀。我倆一路猜謎一路回家,這短短的路程讓我一下子回想起前兩年央視直播《中國謎語大會》的時候,全家人都準時坐在電視機前,借由著解說嘉賓循循善誘的分析解說,積極調動思維與臺上的選手同步猜謎,順便檢驗自己的反應能力還剩多少。經常是選手在節(jié)目中猜燈謎,我們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猜燈謎,猜中的欣喜若狂,自豪得意,沒猜中的捶胸頓足,期待下一條燈謎謎面的展開。
記得香港著名謎家劉雁云先生曾說過“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漢字,有漢字的地方就有燈謎。”燈謎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體現了漢語以及漢字的魅力。
一條燈謎一般包括謎面、謎格、謎目、謎底四個要素。猜燈謎之前,首先要看清楚謎面,再看看有沒有謎格的要求,下來就看謎目是什么了。如果謎語沒有謎格,就直接看謎面與謎目。解謎方法最普通的有會意、拆字、象形等。通過前兩年與電視節(jié)目同步猜謎,我學到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樂趣,尤其驚嘆字謎里漢字的神奇。點、橫、折、豎、勾、撇、捺等筆畫的變化,讓人神魂顛倒。若想猜對燈謎,要是沒有深厚的文學功底,沒有豐富知識的積累,是很難了解燈謎的變化。燈謎的猜射,同樣別有韻味,回味無窮。必須做到知識領域的“大家”、“雜家”,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上下五千年歷史的人物、事件,古往今來的國內外名著里的事件人物,唐詩宋詞……真的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而且要在很短的時間之內比拼速度,通過短暫思考瞬間給出正確答案,真真不是一件易事。好多答案一出,之前無論如何都想不到的答案立刻讓自己扼腕嘆息,其實換個思路是這么的淺顯易懂。
而對我來說,猜燈謎不僅僅是休閑娛樂,它更是讓我了解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通過燈謎大眾化,使優(yōu)秀文化傳統得到了推廣和傳承,使燈謎也能充實和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我想,這才是燈謎的魅力所在!
責編:寧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