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攜子郊游,于秦嶺腳下農家小憩,漫步游走,得見于關中民居高墻大院,石獅馬樁,雕窗飛檐,不禁引人遐想。
院門口可見拴馬樁,這一景觀應是我國北方獨有的民間石刻藝術,在陜西省渭北高原上分布尤多,其數量和品種可稱得上在全國"獨一無二"?!昂笋S獅”的造型,溯至魏晉,綿延昌行于明清。過去的鄉(xiāng)紳大戶用整塊的青石開鑿,獅子乃舶來之獸,獅隨佛來,胡人帶著佛教入中原,也帶來了獅子的造型,獅離不開胡人,瑞獸祥獅,驅邪納吉,漢人接受了佛,接受了獅,也接受了胡人馭獅,視其為祥瑞的符號,被賦予了避邪鎮(zhèn)宅的意義,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人們稱它為"莊戶人家的華表"。所謂大隱隱于世,置身于高宅,市聲隱隱傳來,在喧囂世俗的市朝間,也能怡然自得,讓途經之人皆看到精美的雕窗、門樓、磚雕、石刻,每一個細微之處,感受關中仕宦人家典雅的生活態(tài)度。
“胡人馭獅”是時代的縮影,民俗的縮影,也是中國古代多元文化的一個體現,接收舶來文化是大國自信的體現,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百家爭鳴”的不同文化學派爭奇斗艷局面,矛盾推動了社會的發(fā)展,接受、兼容、傳承多元文化使中華民族的文化延綿五千年生生不息。“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歷史總能體現我們中華兒女始終將“家國情懷”埋藏于內心的痕跡。家族的和諧興旺是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根本基石。
關中民居文化中承載了無數榮辱興衰,文化內涵,它們如隱士般悄然藏身于古老的三秦大地,任風卷云舒。歷經千年滄桑,繁華褪盡。留下的,是關中人生生不息的家國天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