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鋒,一名普通的解放軍戰(zhàn)士,他沒有漫長的人生,卻用短暫的生命留下了永恒的精神。作為家喻戶曉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楷模,他助人無數(shù),卻極少留名。既是我們從小到大都要不斷學習的偶像,也是我們?nèi)招幸簧坡飞系囊I(lǐng)者。
所謂“不近惡,不知善”,不為惡本就是善事。遇到螞蟻在面前搬家,選擇繞行過去,而不是用開水或用火燒便是行善。在網(wǎng)絡(luò)上看到許多人一股腦為某件不知實情的事發(fā)表無腦評論時,選擇不參與網(wǎng)絡(luò)暴力也是行善。我認為并不是一定要做好事才叫行善,不為惡才是行善之道的根本。
日行一善并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每天做一件好事,也不是因信仰等因素而行善積德,而是說發(fā)自內(nèi)心的樂于奉獻,并因此感到愉悅,更接近于“不知善而善”的意義。我不敢奢求做到這種境界,但在不為惡即是善的前提下看,日行一善并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刨除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這種情況,其實生活中行的善事遠比想象中豐富。和煦春光里未踏草折花影響萬物生長是善,炎炎夏日里未隨手驅(qū)趕采蜜的蜜蜂也是善;綿綿秋雨里給水坑里墊幾塊石頭是善,嚴寒冬日的早晨先趕走在車底取暖的小貓小狗也是善。從小處出發(fā),潤物細無聲是人行善之道的方式。
雷鋒同志做好事不留名,卻在短暫的生命旅途里成為了我們學習為人民服務(wù)的楷模,鮮活的向我們展示了“行善不以為名而名從之”這個道理。不留名,即不求他人回報,給予需要幫助的人一些溫暖和善意,自己也會感到心安。在樂于奉獻、助人為樂的同時,對于自身的不斷認同使人始終生活下陽光下,溫暖愜意。私以為這才是行善之道的所求。
日行一善,隨手為之。愿多些行善人,同路共勉之。